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,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

以后再说X

洞察与资讯

洞察与资讯

为什么制造业大国中国要参与碳排放交易这个游戏?

  • 如期实现“2060年前碳中和”已是一项国策。可从碳排放发展趋势看,欧美国家从碳达峰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窗口期短则40年长则70年,而我们的时间跨度仅30年,所要付出的努力和速率远远大于这些欧美国家。



在这里,很多人觉得特朗普是最诚实的,因为他说过全球变暖问题是个骗局。那么,作为“世界工厂”的制造业大国,我们的碳排放原本就高,为何还要参与全球碳排放交易这个游戏呢?


一、我们要知道:碳排放权分配问题,其实就是个发展问题


说到碳交易这件事,我们不得不回顾一下哥本哈根气候大会。咱们改革开放以来,经济发展很快,早期每年GDP以超过10%的速度增长,谁看了不羡慕?



  • 西方国家为拖延中国发展,就借气候变暖搞了限制碳排放权这个问题。于是,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,192个国家谈判代表商讨《京都议定书》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,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。


我们都知道,这次大会主要目的就是西方想要遏制后发国家的发展,尤其是遏制中国的发展,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权。


  • 也就是说,气候变暖是个全球性的问题,简单的说,碳排放这个游戏欧洲是庄家,他们开的局,很多政策设定也都是逼得你要上台一起玩几把。

  • 比如我们国家的航空公司有航班去欧洲,这个航班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浓度就要航空公司去碳排放市场购买。你要是不买,可以,欧盟就给你罚款,甚至取消你的航线资格。所以这也是一定程度上被逼上这个牌桌。因为我们出口欧盟的产品,只要企业到一定规模,都要计算碳排放,相关企业就要去买排放的额度。



毫无疑问,全球变暖是个事实,而要通过减排二氧化碳来解决的这个问题。说到减排二氧化碳,人类和人类的工业并不是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唯一供给源。地球上一共有1500座火山,每年排放二氧化碳量约5亿吨,人类每年排放二氧化碳量约400多亿吨。


  • 可是,欧美国家很喜欢编故事,比如看我们吃得好了,顿顿都有肉吃了,就说我们人口多,每天吃顿饭会直接导致亚马逊森林减少,而后又导致二氧化碳的升高,可想而知。


只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时,我那时候还以为西方人纯粹是为了人类的利益。可后来想想,为什么当时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科学家们要强推气候问题、碳排放权分配问题呢?

其实,大国之间通过某种程度的减排联盟,全球征收碳出口税,就能把后发国家那点辛苦钱的利润空间彻底挤压殆尽。


  • 当他们的落后产能因为超标碳排放而被加征碳税时,那还能有价格优势吗?而通过向大国购买碳指标合法的排碳,又会对初级制造业造成巨大的负担。然后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人类的未来,剪刀差收割的光明正大、理直气壮。


可是,当穷国为了碳排放付出额外的巨大成本,他们的产业还能具有竞争力吗?


  • 总的来说,碳排放权分配问题就是个发展问题,它就是想要限制中国的发展权,那我们也是绝对不答应的。

二、可是,我们为何又要参与碳排放交易这个游戏呢?


其实,碳排放已经不是国家问题,而是人类问题。毕竟人类活动现在已对地球环境产生很多影响,碳排放是其中之一,如果不从宏观上控制,人类可能会用碳排放的方式将自己埋葬。


我们作为制造业大国,占有碳排放全球比例较高,如果没有我们的参与,碳排放全球管控真的就是一个笑话。那么,在逻辑上,我们参与碳排放的理由主要如下:

在以上逻辑下,中国参与碳排放交易理由主要有三个:

1、经过大量的研究可以证明,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地球升温有着显著提升作用,这会带来很多的严重后果,包括冰川溶解海平面上升,会导致部分低海拔的国家直接被淹没,被冰冻在冰川下的病毒又重现于世间,与高温相关的气候灾害将会出现的更加频繁。

而且由于植物光合作用固碳能力是有限的,人类活动造成的碳排放量基数本来就够大了,如果还在持续增加,这将导致如果不碳达峰碳中和,温室气体带来的温升是不可逆的。


2、目前全世界已经有200多个国家制定了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,我们算是比较晚的,很多国家的目标都是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,如果在气候问题上不合作,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及话语权肯定会受到一些影响。

3、丁仲礼院士和柴静在2000年左右的谈论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看过,丁院士当时有两个一针见血的观点,我到现在印象都很深刻:


  • 1)要算碳排放就要把从工业革命开始的历史碳排放算上;

  • 2)算碳排放不仅考虑国家总量,还要考虑人均碳排放。


在之前,我们确实可以拿这两个观点来说事,但到了目前,即使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算起,我们的碳排放加起来,也是世界上碳排放最多的国家之一。

另外,2020年的中国人均碳排放,也已经达到了全世界第14位,这也不算少了,所以谈历史,谈人均,我们也都不占优势,只能真正参与到碳减排中来。


  • 总之,说了这么多,好像还没说到碳交易。碳交易和碳税已经被诸多发达国家证明了,是国家层面的碳减排利器,相当于是用市场调节和政策调节两手抓,真正控制国内的碳排放。因此我们也要参与到碳交易里来,这不是游戏,这是认真的。

三、最后,我们是为了争夺未来世界碳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定价权


如今,我们正站在人类第三个里程碑式规则的谈判面前——气候变化,这是一个重新划分环境容量的规则。



  • 气候变化是个环境问题,是个发展问题,最根本是个政治问题,是发达国家主导的、重新分配环境资源的过程。在全球低碳经济浪潮中,我们如何在能源需求持续扩大与减排压力不断增加下实现突破,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


而作为全球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注册国,我们在碳减排交易市场上却没有定价权,似乎也面临着与鞋子、服装、钢铁等产业同样的命运,处于全球碳交易产业链的低端。碳排放关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全局,如果无法在碳交易市场掌握话语权,中国经济的命门将受制于人。


  • 全球已经形成以碳交易为主的市场体系,掌握碳交易价格定价权是争夺话语权的关键。我们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家之一,在全球碳排放市场上却没有话语权。



在碳金融领域,发达国家牢牢掌握了碳交易国际规则的制定。从国际碳金融中心的情况看,目前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拥有VER(企业自愿参与减排)定价权,欧洲气候交易所掌握着EUA碳期货的定价权,欧洲能源交易所占据EUA碳现货的定价权,我们却没有参与任何碳金融产品的定价。


  • 由此可见,为了争夺中国在未来世界碳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定价权,我们必须参与碳排放交易,并在碳达峰、碳中和的目标达成上做出出色的成绩。




总的来说,制造业是有上限的,需求不是无限增长的。


比如所有人家里都有了空调,空调制造商就会萎缩了,你要考虑到萎缩之后怎么办。这个时间大概10年左右,如果你现在不分批转型,10年后就是大下岗集体转型。


  • 同理,制造业都是如此逻辑。所以用上碳排放,促进一部分行业逐渐转型,人员逐步清退,这样影响小,还是操作简单,这才是未雨绸缪了。